學術堂首頁 | 文獻求助論文范文 | 論文題目 | 參考文獻 | 開題報告 | 論文格式 | 摘要提綱 | 論文致謝 | 論文查重 | 論文答辯 | 論文發表 | 期刊雜志 | 論文寫作 | 論文PPT
學術堂專業論文學習平臺您當前的位置:學術堂 > 畢業論文 > 本科畢業論文 > 工商企業管理畢業論文

以儒家思想為主的企業文化對教育培訓企業競爭力的影響

來源:學術堂 作者:浦曄程
發布于:2023-03-01 共11043字

  摘要:文化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在現代企業中,經濟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而企業文化則作為企業競爭的軟核心競爭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對企業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沉淀,散發著文化包容性的光芒,其發展至今必然滲透到現代企業的管理中。以儒家學說中“仁”、“義”、“禮”、“智”、“信”等觀點為主的企業文化,高度概括了儒家學說的主要思想,其與現代企業管理實踐相結合,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儒家思想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影響既有積極作用,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消極影響,現代企業管理者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正確理智地利用儒家思想,真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何利用儒家思想中的精華促進企業的發展,是現代企業管理中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儒家思想 企業文化 市場競爭力 文化建設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 culture on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 a case study of education training enterprises

  Abstract:Cultur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the modernenterprise, the economy is the foundation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culture as a soft core competitive power of enterprise competition, also in exerts animportant influence on enterprise. As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Confucianism,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to precipitate, shine with the light ofcultural tolerance, its development has inevitably permeate into the management ofmodern enterprises. In the Confucian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and 'the ritual','think tank' and 'letter' point of view of corporate culture, highly summarized themain ideas of Confucianism, combined with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practice, the different influence to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Confucianism's impacton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has both positive effect, also inevitably producenegative influenc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rs should combine actual situation,correct rationally use of Confucianism, truly 'accepting the good and rejecting thebad.' That how to use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is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enterprise, is to think about problems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also usto delve into the problem.

  Key Words: Confucianism; corporate cultur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culture construction

目 錄

  一、引言

  二、企業文化概述

 。ㄒ唬┢髽I文化的內涵

  1.總和說

  2.群體說

  3.觀念說

 。ǘ┢髽I文化的功能

  1.導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約束功能

  4.激勵功能

  三、儒家思想的主要思想內涵及地位

 。ㄒ唬┤寮宜枷氲闹饕枷雰群

 。ǘ┤寮宜枷氲牡匚

  四、儒家思想對現代企業競爭力的作用

 。ㄒ唬┢髽I競爭力淺析

 。ǘ┤寮宜枷雽ζ髽I競爭的積極作用

  1.增強企業凝聚力

  2.提高員工信任度

  3.加強集體榮譽感

  4.樹立誠信價值觀

 。ㄈ┤寮宜枷雽ζ髽I競爭的消極作用

  1.“情面”問題制約企業文化發展

  2.等級觀念不利于企業文化健康發展

  3.“重義輕利”思想被過度放大

  五、利用儒家文化提高企業競爭力

 。ㄒ唬┤寮宜枷牖馄髽I管理危機

  1.以“仁”為經營管理思想

  2.以“義”為經營管理手段

  3.以“禮”為經營管理特色

  4.以“信”為經營管理目標

 。ǘ┤寮宜枷朐鲞M企業文化建設

  1.誠信作為企業文化的基礎

  2.自強精神壯大企業士氣

  3.敬業觀念推動企業發展

  六、結語

  參考文獻

  一、引言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內容,它不僅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思想基礎和理論來源,也對現代人們的文化心理、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輔助,以儒家思想為主的企業文化如何影響企業的競爭力以及如何將儒家思想中的精華與現代企業管理結合起來,更好地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是現代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和深入研究的問題。本文就以教育培訓企業為例,對這兩個主要問題進行研究。

  二、企業文化概述

 。ㄒ唬┢髽I文化的內涵

  國內外學者將企業文化的定義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1.總和說

  總和說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軟硬件的結合,是企業內外文化的結合,也是企業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結合。

  2.群體說

  群體說認為企業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是以企業員工為主的群體形成的集體意識的體現,也是企業的內在文化特點、外在文化環境的體現。

  3.觀念說

  觀念說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也是企業文化形式的展現 3。

  由此看來,我們不能簡單地對企業文化的概念做單一的定義,但不可否認的是,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它是企業內涵的統一的體現,是企業無形的寶藏,更以一種強大的力量推動著企業的發展。

 。ǘ┢髽I文化的功能

  1.導向功能

  企業文化的導向功能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企業成員個體來說,企業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企業成員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二是對企業整體來說,企業文化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方向,企業文化能夠將員工的個人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達到統一,將個人追求與整體追求達到統一。

  2.凝聚功能

  凝聚功能能夠匯集企業上下員工的智慧,將員工意志與行為引向同一個方向,使員工有歸屬感和共同的責任心,將企業與員工聯系在一起。

  3.約束功能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企業員工的行為需要規范化。企業文化給員工心理、道德上的約束,這種約束效果比硬性規定要好得多,員工心里知道該怎么做、能不能這么做,會通過行為表現出來。

  4.激勵功能

  企業文化能夠在精神上給員工以激勵和鼓舞。企業文化體現了企業的最高追求和目標。良好的企業文化營造的積極的氛圍,會給員工以熏陶和感染,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激勵著企業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企業文化建設

  三、儒家思想的主要思想內涵及地位

 。ㄒ唬┤寮宜枷氲闹饕枷雰群

  中國傳統文化自遠古起源,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各家學說繁榮發展,文化發展達到高潮,經歷代統治者和孔子后人的傳承,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文化滲透到社會發展的各個角落 1,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展。

  春秋時期,孔丘創立儒家學說,提出了以“仁”為主的思想,包括“以民為本”、“以和為貴”、“為政以德”等學說。所謂“以民為本”,即認為人民是社會發展的根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說的正是人民百姓在社會統治中的主導地位。樊遲也曾問孔子何為“仁”,孔子便答:

  “愛人。”可見儒家對人的重視;“以和為貴”是儒家中庸思想的體現。孟子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把人看得比天地重要,把人和放在天時地利之上,可見儒家不僅重視人,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發展;“為政以德”

  是指以道德作為治理國家的規范準則。以德治國的統治者必然是一位“仁君”,任君自然會得到百姓的愛戴,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見道德可以影響政治生活。而“誠信”作為道德的重要部分,也成為了儒家思想治國齊家必不可少的要素。

  無論是以上哪一種觀點,都是儒家思想“仁”、“愛”的體現,都強調了以人為本、協調發展、誠信經營的觀點,而這正是現代企業管理中最需要的。

 。ǘ┤寮宜枷氲牡匚

  儒家思想能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留存下來,與它自身的特點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儒家思想的特點有三:一是兼收并蓄。儒學有著很強的包容性,儒學與佛學的融合正體現了這一點;二是與時俱進。儒學在發展過程中從不固步自封,而是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擁有“活的靈魂”;三是不斷創新。儒學在發展過程中,與現實相結合,倡導的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理性主義精神、和諧共存的思想等都是創新的體現。從春秋時期孔子創立,到西漢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的推崇者對儒家學說批判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得儒家思想被統治者和民眾廣泛接受,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經過歷代數千年的傳承與發展,儒家文化已慢慢形成儒家文化圈。1985 年,《名人年鑒手冊》把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世界各國的諾貝爾獎得主也曾在 1988 年聯合發言宣稱“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兩千五百年前,到孔子那里汲取智慧”?梢娙寮宜枷胍言谑澜绶秶鷥鹊玫娇隙。

  四、儒家思想對現代企業競爭力的作用

 。ㄒ唬┢髽I競爭力淺析

  王秉安將企業核心競爭力分為硬核心競爭力和軟核心競爭力兩部分。硬核心競爭力包括產品、技能、管理機制等;軟核心競爭力主要指企業核心價值觀、企業使命、企業愿景等。

  從硬核心競爭力來看,首先,教育培訓企業開設地區以蘇浙滬為主,且多為各城市的主要經濟帶,經濟和技術都處于較高的發展水平。良好的外部環境給教育培訓企業提供了發展的條件。教育培訓企業不僅引進了電腦、投影儀等先進的教學設備,還在教室布置綠色植物等來創造舒適的教學環境,在硬件設施方面處于領先水平。

  其次,教育培訓企業也非常注重員工技能的培養。教育培訓企業的每一位實習教師都要去蘇州大區進行為期一周半左右的培訓,使每一位教師在教學理論和實踐方面得到較大的提升。教育培訓企業不僅關注員工的專業技能,對員工素養也有很高的要求。教育培訓企業要求每個員工做到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互相團結,因此只要你一走進教育培訓企業,就會被它和諧的氛圍所感染,你可以感受到,這個企業有著深深的凝聚力。

  此外,教育培訓企業自上而下有著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每個校區都有一位校長總攬全局;校長之下有教學部、咨詢部、財務部三位主管分管對應的部門;各部門又有明確的分工,如教學部又有教學組長、學管師、任課教師之分,因此,在教育培訓企業不會出現工作混亂的狀況,人們各司其職,各安其位。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教育培訓企業所在城市的居民對于“教育培訓企業”這樣的教育機構都有著較為強烈的需求,因此,教育培訓企業從發展前景上來看是有一定市場的。

  從軟核心競爭力來看,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內在因素,企業文化能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方面影響企業的員工,對企業來說是一種無形而強大的競爭力量。首先,教育培訓企業具有一定的文學底蘊。教育培訓企業名源于《為政·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倡導學思兼重的學習方式。教育培訓企業不僅要求員工按月完成學習任務并作出反饋,還要求員工,特別是教師,在教學方面要求學生做到學思兼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授予學生知識,更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真正做到“授之以漁”。

  其次,教育培訓企業在價值觀方面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始終堅持誠信經營和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我看來,正確的價值觀是企業無形的寶藏,它滲透于企業的每個角落,也深深地感染著企業的每位員工,并由此充分激發員工的潛能,在潛移默化中推動著企業的發展。

  西方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曾說:“一個組織絕不能像生物一樣,以自身的生存為目的,如果能夠延續后代就算成功了。組織是社會的一種器官,只能為外界做出自己的貢獻,才能算有所成就。”這里的“為外界做出自己的貢獻”即指不僅要關注自身的發展,更要肩負起該有的社會使命感。企業在建立之初或許都是以盈利為首要目的的,但隨之不斷發展,也應擔負起社會使命,有回饋社會的意識。當經濟效益得到滿足時,企業應該考慮:我能為社會做些什么?

  此時應該存義讓利,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教育培訓企業在發展成熟后,就沒有忘記自身的社會使命。教育培訓企業每成功簽下一個達到一定數額的單子,就為貧困山區的一個孩子提供一年的學費,真正做到回報社會。在教育培訓企業的年會上,就有一個環節是對為山區做貢獻的員工進行表彰,因此,有很多樂于奉獻、想要回報社會的員工選擇留在教育培訓企業,以這樣的方式為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企業只有內外兼修,在軟硬兩方面核心競爭力上下功夫,才能得到良性發展。

 。ǘ┤寮宜枷雽ζ髽I競爭的積極作用

  1.增強企業凝聚力

  儒家思想主張“以人為本”,在尊重人、關心人等方面的主張都與現代企業把人作為重要資源的要求相吻合。“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儒家思想的“以人為本”本質在于對人的肯定,而現代企業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同樣是對人價值的肯定。“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注重培養職工的創造性,同樣注重職工之間互相尊重、團結協作的精神。

  以教育培訓企業為例,第一,教育培訓企業關心和尊重每位員工的價值和成就。

  不管是咨詢部新簽了單子,還是教學部學生成績取得了明顯進步,教育培訓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會對其表示熱烈的祝賀;同樣,工作效績停滯不前的員工也會得到大家的關心。一周一次的例會,每位員工都會對自己一周的工作成果做簡單的匯報總結,我想這也是對自我自覺性的一種激發;第二,教育培訓企業把每位員工安放在其最合適的崗位。每位員工都有一個工作適應期,員工經過自身體會,老板經過績效評估來確定你是否適合這個崗位,做最及時和恰當的調整,使人能各盡其才,將人的價值最大化;第三,教育培訓企業盡可能地滿足員工的物質和精神需要。教育培訓企業有很多非本市員工,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暫未在這個城市扎穩腳跟,因此節約開支成為其工作需求中很大的一部分。教育培訓企業為有需要的員工提供了環境良好的住宿來作為對員工的物質保障。精神方面,教育培訓企業每個月都舉辦讀書日,員工們分享各自一個月內讀到的好書。此外,讀書日還延伸出了電影日,使員工們能夠勞逸結合,從而更高效地工作。

  教育培訓企業正是將“以人為本”作為其企業文化核心,關注人的發展,才能使每位員工都對其盡心盡力,從而具備較強的企業競爭力。

  2.提高員工信任度

  “德者,得也。”這里的“得”有兩層含義,一是“得道”,二是“得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之人懂得衡量自身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德標準,自然會時時審視自我。作為一個合格的企業領導者,除了要帶領企業完成企業任務,更要能夠真正地為企業服務,對員工和企業負責。

  教育培訓企業的領導者都堅持以德治企的原則。教育培訓企業也經歷過領導者變更的時期,新來的領導者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大家的質疑,就以上次新來的領導者為例,在大家對他的能力和人格懷著質疑的態度之時,他已經做好準備。他來的第一個月,邊帶領市場部刷新業績記錄,使員工們士氣大振。此外,他在短短一個禮拜之內,通過與每位員工的交流,對教育培訓企業上下二十幾位員工進行了從工作能力到性格特征等全方位的了解,一周后我們和他便像是相識很久的朋友了。“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領導者只有以身作則,得到員工的信任和肯定,才能令行禁止。

  在現代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也同樣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所謂“經濟人”和“道德人”的矛盾。這里的“經濟人”片面地追求企業利益而棄企業文化發展與道德于不顧,只顧“得利”甚至喪失道德底線,這樣的領導者和企業都必將走向失敗。

  領導者作為企業的帶領人,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興衰走向,因此領導者是否“為政以德”對企業能否健康地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堅持儒家思想,堅持“為政以德”,能夠增強領導者的親和力和號召力,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3.加強集體榮譽感

  儒家思想堅持中庸之道。“禮之用,和為貴。”強調了“禮”在社會和諧方面的重要作用。“禮”是儒家思想學說的一個重要范疇,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社會行為需要以“禮”規范。在企業中,員工與領導者只有同心同德,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才能促進企業和諧發展。企業就是一個團隊,企業領導者就是團隊領導者,企業員工就是團隊成員,每個人都在團隊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家唯有以禮相待,才能共同進步。

  教育培訓企業就是一個非常注重團隊精神的企業。在教育培訓企業,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得到統一。以教育培訓企業的薪酬制度為例,例如一位教學部的普通教師,他的薪資由底薪、課時費和續費及轉介紹三部分組成,而續費及轉介紹這部分就是與企業整體利益相關的。當一個學生需要續費時,其對應的任課教師、學管師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提成;當學生介紹其他學生時,順利簽單的員工也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提成。這樣一來,企業和員工的利益都得到了滿足,整個企業的氛圍就會非常積極。這樣的薪資制度真正實現了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的統一,這也是教育培訓企業能夠長久地留住員工的重要原因。由此,員工必然對學生及家長提供更佳優質的服務,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服務競爭的優勢。

  “禮”所講的行為準則,具有教化性質,它要求人們注重修養,約束自我,從而和諧人際關系。在教育培訓企業,隨處可見一些提示語,如“垃圾入箱”、“廢水請倒入此桶”等,這樣一些規范營造的不只是舒適的工作環境,更是給員工心理暗示,從而達到約束員工行為,營造和諧人際關系的目的。一個員工是否愿意留在企業,人際關系是否和諧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

  4.樹立誠信價值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認為兵、食、信乃為政三要素,其中“信”尤為重要。無兵無食會導致國破人亡,但國破人亡均不足惜,在儒家看來,唯有誠信是成家立國之本。

  誠信是做人之本,也是現代企業的立身之本。只有講誠信的企業,才是能對顧客和社會負責的良心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人力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企業講誠信,員工才能全心全意為其服務。企業不可將盈利放在首位,而要首先滿足廣大員工的物質和文化需求,才能長久、良性地發展下去。其次,企業不僅要對自己的員工講誠信,在整個行業中也要做講誠信的表率。一個行業的風氣往往對這個行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有些行業中存在的不良之風,實則與企業道德意識薄弱有著很大的聯系。有些企業將盈利放在首位,沒有道德底線,破壞行業規則,導致不良后果,這便是“失信”的表現。企業失信,必將受到懲罰。

  教育培訓企業是一個非常講究誠信的企業。教育培訓企業對每位員工都非常坦誠。

  在教育培訓企業,每一季度就有一次大型會議,每一位員工都會參加。在會議上,領導者對教育培訓企業的階段性發展做匯報總結,因此每位員工都非常了解自己所在企業的運營情況,企業對員工坦誠,員工也就能安心地、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此外,教育培訓企業對顧客也非常坦誠。由于教育培訓企業是一家教育連鎖機構,因此接觸到的是以學生群體為主的顧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一位來到“教育培訓企業”的學生,教育培訓企業都會對其學習能力做評估測試,再客觀、全面地反饋給家長。家長信任了員工,才放心把孩子交到員工手里,員工自然也是盡心盡力,真正在學習上幫助到孩子。由此,教育培訓企業才能在信譽競爭中占領優勢。

 。ㄈ┤寮宜枷雽ζ髽I競爭的消極作用

  任何文化都存在兩面性,儒家文化也不例外。不可避免地,儒家傳統文化中也有一些思想是與現代企業發展需求相悖的,企業在傳承儒家文化的時候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性地學習與接納,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突破重圍。

  1.“情面”問題制約企業文化發展

  不可否認,在我國,很多事情都講究“情面”,這很大程度上是受儒家學說的影響。古人說,“王法無情”,法家主張嚴刑峻法,而儒家主張道德教化。

  在情與法的關系上,儒家更注重情。

  在現代企業中,也存在著“人情”問題。有的領導者容易和與自己關系好的員工親近,而忽視了其真正的才能或品質,不能客觀地了解員工,也就不能正確地將員工安排在其適合的工作崗位上,無法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必然影響企業的發展。在市場競爭中,人力資源一直置于至關重要的地位,人力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無疑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打擊。

  2.等級觀念不利于企業文化健康發展

  等級制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有些領導者認為自己地位高貴而員工地位卑賤,領導者將員工視為工作的機器,這樣的思想通過一些行為表現出來,會嚴重打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由此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

  人力資源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是不可小覷的,領導者如果受等級制度影響,形成不正確的心態,容易造成與員工的隔閡,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

  3.“重義輕利”思想被過度放大

  儒家思想重仁義,在后世發展過程中,人們宣揚的也多是仁義。但在現代企業的發展中,如果過分地強調仁義,只給員工精神層次的滿足,員工的物質需求被忽視,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員工積極性降低,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只有將物質和精神得到和諧統一,兩者兼顧,企業才能健康有序地發展下去。

  五、利用儒家文化提高企業競爭力

 。ㄒ唬┤寮宜枷牖馄髽I管理危機

  德魯克認為:“管理并不是同文化無關,即并不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管理是一種社會職能,因而既要承擔社會責任,又要根植于文化之中。”現代企業管理,要有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相結合的意識。

  1.以“仁”為經營管理思想

  “仁”是儒學核心思想,其要義是關愛、互助和同情。在現代企業中,要把仁愛作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思想。對內,企業要尊重員工、關愛員工,調動員工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外,當他人有難時,企業要主動伸出援助之手,關心他人,幫助他人解決難題;當企業獲得他人幫助時,企業要銘記于心,知恩圖報,并且把這份關愛傳遞下去,更加積極地回饋社會。

  在教育培訓企業,時刻可以感受到仁愛的經營管理思想。以教學部為例,教學組長、學管師和任課教師構成一個學習小組,一個教學小組對一個或多個學生負責,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各成員相互學習、溝通,營造一個和諧、互助的學習和工作氛圍,并且在工作績效上取得顯著成果。

  2.以“義”為經營管理手段

  儒家最重要的道德規范是“義”,它要求人的行為和思想都達到一定的標準。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既要注重經濟效益,也要注重社會效益,企業盈利的基礎是符合社會道德規范,所謂“君子之財,取之有道”,企業的獲利必須是正當的、必要的,不得見利忘義、以義求利。

  企業管理者要正確處理好“義”與“利”的關系,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既滿足物質需求,又不忽視物質享受,通過物質基礎滿足精神追求,又由精神財富創造物質價值。

  教育培訓企業的領導者正是正確處理好了企業與員工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才使得其能夠在全國各地發展壯大。就企業與員工之間關系而言,教育培訓企業從物質保障到精神滿足,給了員工濃濃的歸屬感,使教育培訓企業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企業和企業關系而言,教育培訓企業與其他兄弟企業之間關系友好,并經;ハ鄮椭,不參與行業惡性競爭;就企業與社會關系而言,教育培訓企業受利于社會,又回報于社會。

  3.以“禮”為經營管理特色

  儒家倫理道德的基本范疇是“禮”,它泛指各種規章制度及道德規范。與“仁”相比,“禮”以一種外在的形式約束人們的行為,協調人際關系。“不學禮,無以立”,“禮”在現代企業管理中通常通過有形的企業規章制度表現出來,又給員工無形的心理暗示,從而規范員工的一言一行。

  企業是社會的一部分,企業員工也是社會中的個人,要遵循社會道德規范,企業領導者更要以身作則,將“禮”的理念和要求落實到企業管理中去。

  教育培訓企業非常注重員工“形象”的建立,不僅要求員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更注重培養員工的責任感。在與顧客的交流上,教育培訓企業要求員工對客戶以禮相待,給客戶賓至如歸的感覺;員工與員工之間的相處也是互相謙讓、互相幫助的。

  4.以“信”為經營管理目標

  “信”作為儒家思想的又一重要范疇,要求人們誠實不欺、堅守信用。“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信譽競爭是市場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顧客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只有取信于顧客,企業才能穩定、長遠地發展下去。

  教育培訓企業與顧客之間保持著良好的信譽關系?陬^保障是無法給顧客足夠的安全感的,教育培訓企業與每個客戶之間都簽訂了合同,以法律形式保證客戶的利益。顧客對教育培訓企業的信任,也很大程度上幫助教育培訓企業拓展市場,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顧客的信任無疑是企業繼續前進的一大動力。

 。ǘ┤寮宜枷朐鲞M企業文化建設

  當今市場競爭中,文化競爭已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企業文化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主導著企業的運行。

  1.誠信作為企業文化的基礎

  現代企業中,企業領導者不再是發號施令者,更應該以身作則,向員工起到表率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企業領導者只有先取信于員工,企業才能有繼續發展下去的可能。

  在企業管理中,要講究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公”原則。第一,在“教育培訓企業”,員工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汗水與收獲成正比。每個員工都有應盡的義務,也都平等地享受到各項權利;第二,教育培訓企業制定各項規章制度,也確定具體的獎懲辦法,并且公正地執行,使員工信服于企業;第三,教育培訓企業公開企業相關信息,使員工了解自己所處的工作環境和企業實力,員工心中有數,自然能為企業做出更好的服務。

  2.自強精神壯大企業士氣

  儒家思想倡導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引導人們在遇到困難時不畏艱險、奮力前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企業要戒除小富即安的心態,時刻保持昂揚的斗志,才能臨危不亂,接受住考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教育培訓企業的領導者始終堅持低調做人做事的原則,在企業遇到瓶頸時,仍然踏踏實實做事,親力親為,才能帶領企業員工在發展過程中排除困難,有所作為。

  3.敬業觀念推動企業發展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企業管理者在經營企業時要認真嚴肅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時刻體現敬業之精神。領導者在企業中既要做好表率作用,又要與員工融為一體,和諧共存,只有領帶著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員工才會有團結意識,企業發展才不至于落伍。

  雖然敬業并不意味著加班加點地工作,但教育培訓企業的領導者要求員工“今日事,今日畢”,工作方面絕不拖拉,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在教育培訓企業,經?梢钥吹絾T工們做一些看似與自己本身無關的工作,但其實他們都是未雨綢繆,為后續的工作做好鋪墊,這樣的工作意識與領導者平時的感染是分不開的。只有領導者和員工同時事事為己任,企業才能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六、結語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現代企業要想良性發展下去,必須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既要追求經濟效益,也更要建設好自己的企業文化。而要想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我國企業不得摒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要有將儒家思想繼承與發展下去的意識,一方面要利用儒家思想中的精華,與現代企業管理相結合,培育卓越的企業精神,創造積極健康的企業氛圍,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促進企業長久、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傳統文化中固然有一些陳舊的、不合時宜的思想,我們要善于辨別文化中的糟粕,只有這樣,現代企業管理才能更佳科學,企業發展才能更加健康有序。

  參考文獻

  [1] 劉光明:《企業文化》,經濟管理出版社 1999 年版。

  [2] 韓岫嵐:《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

  [3] 李玉海:《企業文化建設實務與案例》,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

  [4] 劉志迎:《企業文化通論》,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5] 王吉鵬 李明:《企業文化診斷評估理論與實務》,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 年版。

  [6] 林堅:《企業文化修煉》,藍天出版社 2005 年版。

  [7] 松本厚治:《企業主義》,企業管理出版社 1997 年版。

  [8] 特雷斯?迪爾,阿倫?肯尼迪:《企業文化》,上?萍嘉墨I出版社1989 年版。

  [9] 約翰·科特:《現代企業的領導藝術》,華夏出版社 1998 年版。

  [10] 周忠英:《企業文化--未來企業的第一競爭力》,《商業研究》,2004 年版。

  [11] 李秀蘭:《企業文化的作用》,《科技信息:學術版》,2008 年第 3 期。

  [12] 王樂忠:《論儒家學說與現代企業文化》,《管理觀察》,2003 年第 6期。

  [13] 高峰 胡茂新:《儒家思想對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啟示》,《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年第1 期。

  [14] 李立祥:《儒家思想與企業文化建設》,《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年第 3 期。

  [15] 李亞男:《企業文化對核心競爭力的影響》,《商品與質量》,2011 年第 2 期。

  [16] 孫進軍 呂莉:《企業文化對市場競爭力的作用》,《金屬世界》,2007年第 3 期。

相關標簽:
  • 報警平臺
  • 網絡監察
  • 備案信息
  • 舉報中心
  • 傳播文明
  • 誠信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