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與技術的發展,國民消費需求不斷增加,購買力不斷增強,我國零售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受到了來自電商的沖擊,面臨轉型的壓力。文章運用SPSS 23.0軟件,選取10個財務指標,分別從償債、盈利、營運、發展能力四個方面,選取48家零售業上市公司進行因子分析,就我國零售業上市公司應如何適應時代發展、提升財務績效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財務績效;零售業;因子分析;
一、引言
零售業是指將工農業生產者生產的產品或附帶的服務性商品通過買賣形式出售給居民或社會集團的商品銷售行業,是反映經濟運行狀況的晴雨表。在2015~2020年期間我國消費行業的零售總額雖然仍在持續增長,但零售總額增長速度并不穩定,在小范圍內波動的同時有下降趨勢。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電商的迅速發展大大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伴隨著各大網絡平臺大力度的營銷推廣手段,零售行業遭受到了巨大沖擊。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整理得知,我國2015年的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26.9億元,經過5年零售業的不斷發展,在7.82%的復合增速下于2020年約達到39.2億元。由于這段時期電子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線上購物。隨著數字化的不斷發展、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我國零售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勵,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成為越來越多企業思考的問題。本文嘗試運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解我國零售業財務發展現狀,幫助企業了解其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發現財務績效的影響因素,為如何提高企業財務績效提出建議。
二、研究設計
。ㄒ唬颖具x擇
本文通過國泰安數據庫,剔除ST、*ST標記的上市公司,選取48家零售業上市公司分析期2020年的財務數據。從償債、營運、盈利、發展能力四方面選取了10個財務指標,分別為流動比率(X1)、速動比率(X2)、資產報酬率(X3)、凈資產收益率(X4)、營業凈利率(X5)、存貨周轉率(X6)、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周轉率(X7)、總資產周轉率(X8)、凈利潤增長率(X9)、營業利潤增長率(X10),通過SPSS 23.0軟件運用因子分析法來構建企業財務績效評價體系。
。ǘ┐_定方法
因子分析法是將多個信息部分重疊、關系錯綜復雜的變量中,由相關性的強弱將其分組,即公共因子,用較少的幾個因子反映樣本大部分信息的方法。本文選取這種研究方法對零售業上市公司進行績效評價,較為真實客觀地簡化復雜問題。
三、基于因子分析的實證研究
。ㄒ唬┟枋鲂越y計檢驗分析
為減少選取數據指標之間的誤差,先用Z-score法對樣本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的10個財務指標的平均值均大于0,說明2020年48家零售業上市公司的整體績效良好。分析其離散系數可知,代表營運能力的存貨周轉率(83.829)的離散程度相差很大,而總資產周轉率的標準差僅為0.491?梢哉J為我國零售業各企業之間由于銷售商品性質的不同,存貨周轉能力存在較大差異,但總資產周轉能力良好。同時,代表發展能力的凈利潤增長率(14.793)與營業利潤增長率(16.095)的離散系數均較大,說明零售業內部各企業間的利潤增長能力離散程度較大。代表償債能力的流動比例與速動比率的離散系數相差不大,分別為4.887、4.903,但由于速動比例的平均值達到2.442,處于較高水平。代表盈利能力的指標離散系數都較小且相差不大,說明我國零售業企業普遍償債能力還有待加強,盈利能力良好,波動性較小。
。ǘ┻m用性檢驗分析
運用KMO檢驗與Bartlett球形度檢驗樣本之間的相關性。如果KMO檢驗的抽樣適度測定值大于0.5,且Bartlett檢驗的顯著性小于0.01,則說明研究對象適用因子分析法。由表1可知,48家零售業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的KMO值為0.537,Bartlett顯著性水平為0.000,樣本數據間相關性大,適用于因子分析法。
。ㄈ┮蜃犹崛
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樣本數據進行降維處理,提取出4個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由表2可知,旋轉后的累計貢獻率達到77.709%,說明提取的4個因子對原變量的解釋程度可以達到77.709%,運用因子分析法能夠較為充分解釋原始變量。
。ㄋ模┙⒁蜃虞d荷矩陣
運用最大方差法進行正交旋轉,進一步簡化矩陣結構,得到旋轉后的成分矩陣。根據旋轉后的因子矩陣可知,因子1的載荷值集中體現在流動比率(0.982)、速動比率(0.981),皆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因子2的載荷值集中體現在資產報酬率(0.946)、凈資產收益率(0.917),均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因子3的載荷值集中體現在凈利潤增長率(0.953)、營業利潤增長率(0.945),皆反映企業發展能力的財務指標。因子4的載荷值集中體現在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周轉率(0.819)、總資產周轉率(0.738),皆反映企業的營運能力。
。ㄎ澹┯嬎阋蜃拥梅旨熬C合得分
通過運用SPSS軟件,得到四個因子的得分系數矩陣。根據數值,可以構建如下主因子得分函數:
接著,將之前分析48家零售業上市公司財務數據時得到的4個共同因子的累計貢獻率作為權重,得到計算各公司綜合得分的公式:
最后,將標準化后的原始數值代入構建的函數公式,得到各公司的公共因子得分、因子綜合得分及其排名情況,如表3所示。
四、結果分析與相關建議
。ㄒ唬┙Y果分析
1. 整體分析
由表3可知,48家樣本公司綜合得分在-0.69422到1.309545間取值,其中,有20家公司大于0,綜合得分大于1的僅有2家。由于行業平均綜合得分接近于0,說明行業大約有41.67%的公司業績水平超過行業平均值,58.33%家公司業績水平低于平均值。整體來看,我國零售業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仍存在一定問題,整體發展能力還有待加強,行業內部差距較大,各企業應當對于其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間的協調關系予以更多重視。由于零售行業同時由公司注冊地的分布可以看出,10家公司里有6家企業位于我國東部地區,2家企業位于中部地區,2家企業位于西部地區,綜合得分前三名企業均位于我國東部地區,可以認為我國零售業地區發展不均衡的現象比較突出。
表1 KMO和巴特利特檢驗
表2 總方差解釋
表3 因子排名
2. 公司財務績效分析
本文選取了零售業上市公司因子綜合排名的前五名與后五名,通過比較分析他們的各個公共因子及因子綜合得分及排名情況來分析影響零售業上市公司的主要因素。前五名分別是上海九百、徐家匯、華東醫藥、三只松鼠和一心堂。綜合排名前二的上海九百與徐家匯在償債能力方面也排名前二,其標準化后的流動比率分別為5.18059、4.03254,標準化后的速動比率分別為5.18938、4.04366,均遠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可見兩家企業的舉債經營能力還有待提高。上海九百的營運、盈利能力排名適中,發展能力排名靠后,公司可以適當關注對于其人力資源的管理與運用。而排名第二的徐家匯正好相反,在營運、盈利能力排名適中,發展能力排名靠前。排名第三、四、五名均在營運能力與盈利能力方面表現較為突出,償債能力排名適中且相對靠前,說明企業均能夠在保證自身正常良好運轉的情況下去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公司獲利能力,強化公司內部高效管理,提高企業發展能力。綜合排名后五名分別是新華百貨、中百集團、大商股份、南京新百和開開事業。中百集團在償債能力與發展能力表現突出,而在營運能力與盈利能力位于排名末尾,說明企業富余資金較多,而對于零售業企業來說營運能力與盈利能力息息相關,中百集團標準化后的存貨周轉率、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分別為0.24437、-0.83961、-0.86674,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與總資產的周轉率較為不理想,企業可適當予以加強,進而提高盈利能力。同時,除開開事業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現較為突出外,其余企業的各能力排名均靠后。除中百集團外,其余上市公司在2020年均處于虧損狀態,其標準化后的凈資產收益率、營業凈利率、資產報酬率均小于0,呈負增長狀態。
綜上所述,沒有一家零售業企業上市公司在各個方面的得分與排名均靠前,說明各個企業的發展能力都不夠均衡。管理者對企業的經營方式側重點不同,使得企業發展各有不同,存在較大差異。另外,由于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水平、消費理念的差異性較大,這也表現在了我國零售業的發展上,地區發展不均衡的現象較為突出。
。ǘ┫嚓P建議
1. 實行企業并購,獲得協同效應
大型零售業企業應充分運用自身的財務優勢,利用富余資金并購發展較好的中小型零售企業,獲得時間優勢,搶占市場份額,獲取協同效應,提高企業競爭力。成功的并購能夠幫助企業快速提高經營績效、獲得規模經濟,而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王喆和蔣殿春兩位學者運用DID方法以我國在經歷金融危機后的2008~2017年間的23551起跨國并購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提出中國跨國并購的失敗率明顯高于其他相近并購量級的國家的結論。馬克·賽羅沃曾指出在眾多并購失敗的案例中,企業因對并購后所能產生的協同效應過于樂觀而為之支付高昂的并購溢價是導致企業并購失敗的主要原因。并購過程中,企業對并購方式的選擇也至關重要,現金支付雖然能快速達到并購目的,但對企業富余資金量有著較高要求。若并購后所能產生的協同效應并不理想,極易影響并購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機。股票支付雖然能夠擺脫企業獲現能力的影響,卻會改變并購企業的股權結構。因此,各大企業在并購前應充分考察公司自身情況、競爭企業情況,針對自身發展需求,結合并購目標妥善謹慎地選擇并購企業與并購方式,重視對財務杠桿的運用。同時,企業應重視并購活動完成后所面臨的文化融合問題,艾默生電器集團能夠在多次并購中獲得積極的協同效應便在于其對被并購企業的價值觀與文化氛圍的充分重視。企業應在選擇并購企業時,充分了解被并購企業的管理風格、員工價值觀與行為模式,重視對并購后員工工作積極性的調度,提高并購雙方的組織契合度,最大化并購雙方的文化整合度。并購方應在進行雙向信息交流的同時重視公司中高層管理者與現有股東,使其在戰略層面與公司保持一致,最大化企業內部的管理效率。在并購過程中充分吸取并購企業的優勢,對生產資本進行補充和調整,更大范圍內分攤費用,實現規模經濟,獲得協同效應。與此同時,也可適當重視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市場開發,由于我國地區發展不平衡較嚴重,這個問題在我國零售業也較為凸顯;A設施的建設對地區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中西部地區的基建設施還需要政府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政府應給予中西部市場開發企業一定的政策鼓勵,在稅收政策方面如鼓勵科技創新一般加大減免力度,推進其市場開發進程。企業可以搭乘國家政策的東風,考慮并購的同時充分考察中西部地區的市場發展現狀,抓住機遇,擴展自身商業版圖。
2. 創新企業經營模式,提高核心競爭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零售業不斷受到電商平臺的沖擊,各大企業應當增加對于信息技術研發的投入,整合交易途徑,努力做到線上、線下、物流無延遲。根據普華永道提供的數據顯示,即使在2020年,我國也依然火爆發生了902起并購交易,并購市場仍舊火爆。而在這些并購交易中,我國零售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凸顯,并購數量占到了總量的62%,其中傳統零售業占24%,互聯網零售業占38%。傳統零售業受到電商的沖擊的同時,互聯網零售業也因為互聯網近年來的不斷普及,用戶趨于飽和。2020年各行各業的生存與發展造成了巨大沖擊,零售行業的各個企業也應重視由傳統零售營運模式向新零售營運模式轉型,抓住時代機遇,結合我國國情與經濟環境,把握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從賣東西走向服務顧客。企業應當加大對物流系統提升的資金投入,不斷提升存貨周轉能力,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營業成本,有效提高營運利潤。通過大數據算法,了解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不斷改進商品與服務,同時可以適當加入一些福利機制,優化消費者購物體驗。針對各個不同消費市場,企業可以推出不同的商品配置與服務,不斷創新經營模式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比如推出品牌直銷店、品牌折扣店等。通過深入了解各個地區、各個消費群體不同的文化理念、消費需求與消費習慣,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消費群體提出不同的營銷方案,運用差異化經營來克服可能出現的水土不服現象,使企業可持續良性高效發展。
五、結語
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法對我國48家零售業上市公司進行財務績效研究,通過構建償債、盈利、營運、發展因子評分模型,觀察到我國零售業整體績效較低,行業內各企業差異較大,同時行業地區發展不均衡的現狀。針對這些現象提出發展較好的上市公司可適當并購企業,創新企業經營模式,重視中西部市場的開發來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進一步創收的建議。
參考文獻
[1]王聃.我國零售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7.
[2]蘇霞.新零售角度下我國傳統業態零售企業經營格局及優化策略[J].商業經濟研究,2019(21):107-109.
[3]滕菲,朱昕玥,張華.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醫藥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22):142-143.
[4]玉欣.新冠肺炎疫情對房地產業上市公司財務的影響一基于因子 分析法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24):86-89.
[5]芮林仁,吳燕博.基于SPSS的白酒行業上市企業發展質量研究[J]北方經貿, 2021(07):129-133.
[6]王喆,蔣殿春.跨國并購是否提高了企業風險: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世界經濟研究,2021(03):107-1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