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高土木工程專業地下方向畢業設計質量,從畢業設計分組、選題、指導方式、過程控制、答辯等方面介紹了湖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巖土與地下工程系畢業設計的實踐經驗。其中,畢業設計分組在大三下半學期的期末開始,分組指導老師負責該組學生的生產實習及畢業實習、畢業設計;選題以工程實際背景為主,與實習工地和以后工作結合;指導方式以指導老師為主,系部老師共同指導。過程控制是建立畢業設計QQ群隨時掌握進度和答疑,每周開見面會,要求帶上書面的資料進行答疑,并做記錄。答辯采取分組答辯與二次答辯,第一次答辯分普通組和優秀組,優秀組答辯要求做PPT匯報,第一次答辯不通過,采取修改畢業設計說明書和圖紙,重新二次答辯,且論述巖土與地下工程所提出的畢業設計為成績評定方法。并就目前關于畢業設計中涉及的電算與手算問題、畢業設計重復率的查重問題談了幾點看法。
關鍵詞:土木工程;巖土地下方向;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是本科生在校期間專業教育中綜合性和實踐性極強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是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工程系統設計的綜合性訓練,對于提高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具有其他課程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畢業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2,3,4]:選題單一,與工程實際脫節;學生認識不夠,積極性不高,存在抄襲現象;指導教師對學生要求不嚴;就業和研究生面試的問題等。
針對上述問題,相關高校老師對此都做了相關研究。馬芹永[1]提出采取學校與就業單位聯合指導方式,相近專業的畢業設計聯合指導方式,建立畢業設計的教學基地。孫文彬[3]介紹了深化質量意識,加強過程質量控制。舒贛平[4]介紹了畢業設計實踐教學基地的培育和建設,探索以工程為背景、以創新精神、綜合素質和工程能力培養為目標的“研究型”畢業設計教學新方法。
本文在提高課程設計質量改革的基礎上[5],進一步對提高畢業設計質量進行研究,主要結合湖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巖土與地下工程系的畢業設計實踐,對畢業設計進行研究,從畢業設計分組、選題、指導方式、過程控制、答辯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
1 畢業設計分組
湖南科技大學及其他高校[4]實行的是學生自主選擇指導老師的方法,有可能會出現名人效應與從眾心理,學生選擇教授、副教授、院長、副院長、系主任作為指導老師,而選擇剛畢業的年輕老師則很少。同時,每個老師所帶學生也不一樣,成績好的集中在某幾個老師,成績差的會集中在另外一些老師。
湖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巖土與地下工程系每年承擔本部地下方向和瀟湘學院地下方向學生的畢業設計。為克服上述存在的局限性,在大三下學期臨近期末開始分組。
第一步是根據系部老師的人數(如巖土與地下工程系是10人),按照學生前三年的成績排名,每10名學生分一組(如第1名~第10名一組,第11名~第20名一組……,如果最后不夠10人,則用空白代替,湊成10個)。
第二步是把每組中每個學生的名字打印或寫在一個小紙條上,折疊起來,然后在系部辦公室抓鬮。第一組是10名的學生,每個老師抓一個;第二組是11~20名的學生,每個老師抓一個……;最后一組,如果老師抓到的是空白紙條,則該老師少帶一個學生。
通過上述分組,能夠保證每個老師所帶的學生中,既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一般的,比較均勻,也很公平。
分組后,每個指導老師根據所帶的學生情況,在本部和瀟湘中各選出一名學生,負責聯絡該老師所指導的本部和瀟湘的其他學生。
2 畢業設計選題與實習工地及工作結合
針對目前畢業設計選題單一,與實際工程脫離等問題,有些院校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如建立畢業設計的教學基地,與設計院、施工單位聯合,讓學生針對具體的工程進行畢業選題與畢業設計,實行雙導師制,學校指導老師和教學基地指導老師共同指導。隨著高校的擴招,巖土系每年所帶的畢業設計有150個左右,并不現實,為此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贁U展新的設計方向。巖土與地下方向學生的畢業設計大致為三個方向,隧道為主的畢業設計、基坑為主的畢業設計、邊坡為主的畢業設計。擴展畢業設計范圍,如將地基處理、道路路基設計、涵洞設計、特殊型式的隧道、基礎及部分上部結構設計等作為新的畢業設計方向。
、谝匝芯繄蟾娲娈厴I設計。因材施教,對于成績非常優秀且已經錄取為研究生的學生,可以無需做畢業設計,可以寫一份研究報告,作為畢業設計。
、垡詫W生實習的工程為畢業設計題目。分組指導老師在安排實習的時候,要求學生提前在實習工地熟悉工程概況、地質資料,要學會看圖紙,并把相應的資料拷貝或者復印,作為畢業設計資料及題目。
、芘c學生的工作單位結合。學生簽訂工作單位的,則盡量讓學生能夠在工作單位實習,并以工作單位提供的工程依托作為畢業設計題目。
、菀岳蠋煹臋M向課題或縱向課題的工程依托為題目。以巖土與地下工程系老師為主,如果巖土與地下工程系沒有課題的老師,可以向其他老師或者其他系部老師的課題借閱參考,也可以向在施工單位、設計院、其他高校上班的同事、朋友尋找實際工程資料。
、蘧W上搜索和圖書館借閱相關畢業設計資料。網上搜索畢業設計方向的工程,可以出現很多,圖書館也有很多這方面的資料。但要注意這些資料必須經過指導老師的二次處理,才可以進行畢業設計。
3 以指導老師為主,系部老師共同指導
分組學生的畢業設計指導以分組指導老師為主?紤]到每個老師的具體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則由系部老師共同指導。例如,由其他老師帶領的學生,隧道工程的老師可以咨詢與答疑。同時帶學生的畢業設計的老師,也可以向系里其他老師進行咨詢。
為了更加方便答疑,要求系里老師加入學生的專業班級QQ群,在群里在線答疑。并把相關的最新規范、畢業設計模板與要求、圖紙規格與要求發在群里共享。
為了多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倡學生不要只是局限于所學的教材與給定的畢業設計資料,要多去圖書館借閱相關的書籍、規范,也可以網上搜索。確實解決不了的,再找老師答疑。老師的答疑應以拋磚引玉為主,答案還得學生自己去尋找。
4 嚴格過程控制,每周開見面會
由于畢業設計用時2~3個月,時間很長,且又不需要上課。如果不采取嚴格的過程控制,很多學生會放任自流,到最后完不成設計。有的是倉促成稿,更有甚者是拿別人的畢業設計或請槍手做畢業設計。這與畢業設計目的是背道而馳的,為此,必須嚴格過程控制。指導老師每周至少開一次見面會,要求學生全部到場,不得無故請假。學生每周必須把所做事情及所有設計、計算進行匯報。
每周見面會的內容主要是上一周已經做的內容,還有哪些部分本應完成的而沒有完成,下周將要做的設計內容,設計中遇到的問題等。并且把老師的答疑寫在專用的答疑記錄本上,且上交存檔。
建立畢業設計QQ群,隨時掌握進度和答疑。
5 畢業設計中手算與電算及重復率查重的問題
5.1 手算與電算
手算能讓學生明白原理及公式的來龍去脈,能夠驗算是否合理,發現問題,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動手與計算能力,缺點是費時、費事。電算算的快,能夠一步到位,但很多學生搞不懂其中的原理,只知道輸入相應的參數,就會出結果,至于結果對不對,則不做深究,更不會對結果進行分析。巖土與地下工程系采取的是以手算為主,電算作為輔助對比。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鼓勵其采取手算與電算兩種方式,并用電算做優化設計與多方案比選。
5.2 畢業設計重復率問題
查重有其好的一面,防止抄襲,鼓勵創新。但也有其不好的一面,重復率低,不一定就是創新。
為此,系部采取學校及學院的方法,對于校優秀畢業設計查重,其他的不查重;蛘咧皇菙U至院優秀畢業設計查重。優秀畢業設計是在優秀組答辯中產生,要求其做的畢業設計要有一定的水準,不能生搬硬套。
6 分組答辯、二次答辯及成績評定
答辯采取分組答辯與二次答辯,第一次答辯分普通組和優秀組答辯。
優秀組答辯。要求學生做PPT匯報,系部所有老師均到場。學生通過做PPT,向老師和同學匯報,可以進一步提高辦公軟件的使用能力,鍛煉增強實踐操作能力,提升表達能力。
普通組答辯。根據系部老師的人數,分成3個答辯小組,保證每個答辯小組都不會答辯自己所指導的學生,有利于公正、公平。
第一次答辯不通過,采取修改畢業設計說明書和圖紙,重新二次答辯。修改過程以指導老師負責為主,二次答辯則組成二次答辯小組進行答辯。
成績評定標準是平時成績占60%,答辯成績占40%。平時成績由指導老師打分,最高分9分,最低分6分,并保證每組的平均分是7.5分。每個老師所帶的學生,推薦參加優秀答辯的一律9分,并且與最高分對應,每組給一個最低分6分;如果推薦2個參加優秀組答辯,則給2個學生9分,并給2個學生6分。答辯成績由其他老師根據學生制作PPT及匯報的情況、圖紙與設計說明書的質量、回答問題情況等綜合打分,而后取平均分作為答辯成績,學生的指導老師不予打分。
7 結論
根據學生的成績,進行畢業設計分組,保證每個老師所帶的學生中,既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一般的,比較均勻,也很公平。
畢業設計選題以工程實際背景為主,與實習工地和以后工作結合。
指導方式以指導老師為主,系部老師共同指導;學生自己專研為主,老師僅起抱拋磚引玉作用。
建立畢業設計QQ群隨時掌握進度和答疑,每周至少開一次見面會,要求帶上書面的資料進行答疑,并做記錄。
答辯采取分組答辯與二次答辯,第一次答辯分普通組和優秀組答辯,優秀組答辯要求做PPT匯報。第一次答辯不通過,采取修改畢業設計說明書和圖紙,重新二次答辯。
成績評定標準是平時成績占60%,答辯成績占40%。平時成績由指導老師打分,最高分9分,最低分6分,并保證每組的平均分是7.5分。答辯成績由其他老師根據學生制作PPT及匯報的情況、圖紙與設計說明書的質量而綜合打分,而后取平均分作為答辯成績,學生的指導老師不予打分。
參考文獻
[1]馬芹永.改革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方法培養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3):89-91.
[2]趙靜,張瑞云.土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應注重結構概念強化與應用[J].等建筑教育,2005, 14(4)79-81.
[3]孫文彬.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長沙大學學報,2006,20(5):101-104.
[4]周林聰,邱建慧.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現狀分析與改進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4-126.
[5]安永林賀建清,鐘新谷,等.土工程地下方向學生首次課程設計實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6):59-60.